上海U18女足闪耀十五运会,青少年足球吸引更多关注

在今年的第十五运会足球赛场上,上海U18女足凭借出色表现勇夺冠军,成为赛场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。这支年轻队伍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新一代女足球员的青春风采,赢得了球迷们的阵阵喝彩。今年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的足球项目也迎来了与全运会U18组的融合办赛方式,这一调整使得这一赛事吸引了更广泛的目光。

青训体系升级:格局重塑与核心支撑塑造足球未来

多方推动下,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改革稳步推进

近年来,在体育总局、教育部和中国足协的共同合作下,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的改革成效初显。从举办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到推出全国青少年足球竞赛日历,再到优化青少年足球联赛体系,这一系列举措正在逐步完善我国青少年足球的赛事生态。改革的深入实施让龙头赛事更具引领作用,主干赛事的支撑能力日益凸显。

去年,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成功举办第一届。传统体校、普通学校和社会力量的运动员同场竞技是赛事的一大亮点,反映出我国三大球人才培养模式已开始向更多元化发展。其中,体校队伍和职业俱乐部梯队仍是后备人才的核心来源,而校园队伍和社会力量则正在成为重要补充。去年女足决赛中,辽宁队击败山东队摘得桂冠,而男足赛场则由山东队战胜上海队,荣获冠军。

十五运会与三大球运动会合并举办,培养模式创新提速

今年的足球项目以十五运会U18组为主体,与三大球运动会联合开展,并确定未来每年举办一届赛事。这样的安排旨在帮助各地区充分储备U15到U18年龄段球员,形成滚动培养模式,避免此前以四年为周期的较长发展间隔。今年的十五运会女足U18组决赛中,上海女足战胜江苏队再夺一冠。而男足U18组的决赛则计划于10月在深圳举行。从过去两届三大球赛事女足决赛的队伍变化来看,多元化的竞赛格局正在促进不同地区后备人才的成长与发展。

中青赛:青少年球员的梦想舞台

除了龙头赛事,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(简称“中青赛”)作为我国青少年足球的重要主干赛事,也在为潜力球员提供宝贵的锻炼平台。自2022年起始,这一赛事通过融合学校、体校、职业俱乐部青训梯队以及社会青训机构等多方资源,成为最大规模、最具参与度的全国性青少年足球赛事。目前,中青赛在覆盖面、参赛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均稳步向上。

像在中超联赛崭露头角的王钰栋、刘诚宇,或是实力新星杨铭锐,均从中青赛中脱颖而出。杨铭锐作为大连队U15的队长,在三年前的比赛中一路挺进半决赛。他坦言高质量的赛事让自己受益良多,并激励他更努力训练去完善自我。今年,年仅17岁的杨铭锐完成中超首秀,成为2007年龄段第一位获得中超出场机会的球员,这背后离不开中青赛提供的平台。

赛事体系优化与改革迎新挑战

尽管发展迅速,中青赛在成长路上也面临不断优化的任务。为进一步提升赛事质量,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、中国足协在今年4月发布了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》,其中新增了“大区赛”层级,形成“省级预赛―大区赛―全国总决赛”的三级竞赛链条。此外,此举参考了国际经验,根据六大地理区域划设大区赛,不仅能够压实区域青训水平,还能合理降低参赛成本,提升竞技水准。

赛事改革还涉及教练员资格的提升。按照2027年新的执教要求,各年龄组比赛的教练需持有B级或A级资质证书。这一决策从赛事初期的全民参与目标逐步转向更高质量、更专业化的发展阶段,旨在进一步提高教练执教水平,进而促进整体竞赛质量向更高层次迈进。

注重足球文化与规则意识培养

青训体系升级:格局重塑与核心支撑塑造足球未来

中青赛的办赛理念也越来越重视规则意识和体育精神培养。赛事明确了“赛风赛纪管理”为基本设计原则,以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。同时,通过足球这项运动,帮助青少年学习规则之内的求胜之道,塑造守纪、团结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。

从加强龙头赛事引领到夯实主干赛事支撑,中国青少年足球正在经历从体制完善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转型期。在新改革的推动下,一个更加成熟、多元的青少年足球赛事体系正逐渐落地,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播下新的希望。